雨棚钢结构工程是通过钢结构框架(如型钢、钢管等)作为承重主体,结合屋面覆盖材料(如玻璃、彩钢板、耐力板等),搭建的用于遮挡雨水、阳光或风雪的建筑附属结构,广泛应用于建筑入口、停车场、物流园区、商业广场等场景。

其核心优势在于跨度大、自重轻、施工快、抗震性好,但工程质量需依赖严格的设计、材料选型、施工工艺及验收管控。
设计是雨棚钢结构工程的基础,需结合使用场景、荷载要求及环境条件,避免后期结构隐患。需重点关注以下要点:
1. 荷载计算(核心安全指标)
钢结构需承受多种荷载,设计时必须按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》(GB 50009)精准计算,避免过载变形或坍塌:
永久荷载:钢结构自身重量(框架、连接件)+ 屋面覆盖材料重量(如 12mm 钢化玻璃约 30kg/㎡,0.5mm 彩钢板约 5kg/㎡)。
可变荷载:
雨雪荷载:根据项目所在地区(如北方雪荷载大,南方雨荷载需考虑排水),例如东北部分地区雪荷载需按 0.7kN/㎡计算,南方多雨地区需强化排水设计。
风荷载:高空或空旷场地(如停车场、海边)需重点考虑,需结合当地基本风压值(如上海基本风压 0.55kN/㎡,深圳 0.75kN/㎡),避免风振导致结构晃动或破坏。
活荷载:如检修人员重量(通常按 0.5kN/㎡计算,特殊场景如屋顶花园需提高)。
偶然荷载:如地震(抗震设防烈度需符合当地规范,如北京 8 度设防、成都 7 度设防)、意外撞击(如车辆撞击入口雨棚)。
2. 与主体建筑的衔接设计
雨棚需与原有建筑(如墙体、柱体)可靠连接,避免脱离或破坏主体结构:
连接方式:优先采用螺栓连接(可拆卸、便于检修),避免直接焊接(易产生应力集中,且后期难维护)。
预埋件要求:若连接到墙体,需提前在主体建筑中预埋钢板(材质与钢结构匹配,如 Q235B),预埋件锚固长度需符合设计要求(通常≥15d,d 为锚筋直径),防止拔出。